为引导学生生动感受冬奥会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与中国自信,感受到全国各界上下一心齐奋斗、一起向未来的意义内涵。应用数学学院组织全体学生收看“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因疫情防控原因,应用数学学院采取集中观看与线上自行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并于2022年3月7日下午13:30在第一教学楼1314教室组织部分学生集中观看本次思政课。
本次思政课的主讲教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光焱教授。
直播以“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马光焱教授主要通过对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式、奖牌等多个方面的对比,以及在拓展理念上开展讲授。并说明中国经济要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共享成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课程思政元素糅合到教学中,透过“冬奥之窗”,让大家感悟“中国力量”,见证“中国自信”,学习“中国精神”,激励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前途命运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激励学生敢于拼搏、永不放弃,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用奋斗成就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在观看了本次直播后,都积极参与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下面为大家分享部分同学的感悟。
看完《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我直接进入到“学生”的状态,内心充满了斗志,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我们要通过努力的学习,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而梦想就如同那缕清风,当我们在内心感到困惑迷茫的时候,它就会提醒着我们,让我们在迷失途中找到航行的方向,将成功之舟驶向远方。因为有了梦想,我们会更努力、更勤奋,去探索那些奇迹,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要改变自己,要有颗时刻保持着热血的心,才能在追求的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开学第一课》,让我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竞争也在变得更加的激烈,而身为中国新时代的我们,定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才能肩负起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瞩目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以矫健身姿与高超滑雪技术,让我们看到了背后蕴藏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也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2022年奥运圣火在中国点燃,“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代代相传。奥运使全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到一起。奥运精神让人永远积极向上、追逐梦想、奋勇拼搏。
冬奥是人生的缩影。冠军是幸运的,在通往冠军的金字塔下,多少无名英雄为之而奋力攀登;冠军是荣耀的,但在他高唱国歌、热泪盈眶之时,想到的并不是未来怎样辉煌,而想到的是数年以来伤病的困扰和艰苦的训练;冠军是可贵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挠、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在刚刚落幕的北京冬奥会上,未满18岁的苏翊鸣拿到了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更用他的志气和勇气,感染了和激励了无数人。在冬奥赛场上,许多像苏翊鸣这样的中国冰雪健儿展现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国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散的局面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折射出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卓越成绩。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
一项赛事,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将不畏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阔步向前。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们观看了冬奥的赛程,我们看到了冬奥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冬奥的精彩不仅由运动员呈现,每一片“小雪花”都在舞台上闪耀着微光,那就是照亮未来的光亮。我听妈妈说过:“有梦想不一定都会实现,但是没有梦想就一定不会实现。”我要为我的梦想去努力坚持。
通过学习本次思政课,应用数学学院学生深刻认识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今后,我院学子定会立足当下,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电话:0431-84539342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