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数学学院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融入学校党委“四个融入、五育并举”育人工作理念,将“信仰信念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立足吉林大地,于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红色吉林专项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第一站——吉林省博物院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赓续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红色实践团第一站前往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在这里展出。
“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是吉林省博物院推出的第一个全面反映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大型陈列,是继全国十大精品展览“黑土军魂”后,全省第二个红色题材大型展览。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不畏强敌的吉林儿女,傲然挺起宁折不弯的脊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纵横白山松水,钳制、削弱、消灭敌人,挑战人类生存极限,坚持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恢宏的爱国主义壮歌。
这里用珍贵的文物收藏、丰富的历史照片、最新的科研成果,穿行时空隧道,展示反帝反封的风起云涌、喋血抗日的艰苦卓绝、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一个个名字,一座座丰碑,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谱写的英雄史诗。
实践团一行在这里回顾了反帝反封怒潮涌的“觉醒年代”,无数青年志士用新思想划破黎明前的黑暗;见证了喋血抗日捍国土的“一雪前耻”,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砸碎侵略者的枷锁;经历了改翻天地掌政权的“解放曙光”,东北抗日联军同人民一起推翻一切不平等与压迫;最终迎来了“破晓时分”,吉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接美好新中国。
“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新时代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最好教科书。
实践感悟
红色是吉林厚重的底色。从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创建地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再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援地;从新中国汽车工业到电影事业,再到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吉林在百年党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每一个阶段、每一段过往,都在吉林大地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我随着实践团来到了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在这里,展览展示的169件(套)文物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和珍贵文物,它们记载着革命年代的艰苦,记载着战火纷飞的残酷,也讲述着抗联将士的慷慨赴国,传递着吉林人民的英勇顽强。
在这里,我看到了吉林省第一个共产党员马骏,了解完他的故事,我感受到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是无数的青年志士付出无限努力乃至自己的生命去传播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为新中国的开拓奠定良好基础;我还回顾了吉林人民声援五卅的历史场面,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我明白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捍卫国土保卫家园,才有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在观展过程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革命战士们为了解放全中国,推翻一切不平等与压迫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展览中的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名字、一件件文物,将吉林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苦难,中华儿女不畏强敌的精神生动展示在我面前,令我和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震撼,也感受到力量。
我们深知,历史不容忘记,今日之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传承革命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凝心聚力谋发展,振奋精神创辉煌,为推进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全部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数学2219班 叶永豪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数学学子们积极探访红色文化遗址,全心投入地探索红色历史的痕迹。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学习党史,更加坚定地铭记初心使命,在深入了解历史、缅怀先烈朴素情感上不断激发爱党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之誓言,奏响了与时代同频、与青春共鸣的强音,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团结奋斗,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学院电话:0431-84539342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